「朱塞佩·蓋瑞波蒂」號裝甲巡洋艦

座標42°28.362′N 18°16.758′E / 42.472700°N 18.279300°E / 42.472700; 18.279300
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
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在航行中
歷史
 義大利皇家海軍義大利王國
艦名 Giuseppe Garibaldi
艦名出處 朱塞佩·加里波底將軍
建造者 熱那亞安薩爾多
動工日 1898年6月8日
下水日 1899年6月29日
完工日 1901年1月1日
結局 1915年7月18日被奧匈帝國U-4號潛艦擊沉
技術數據
艦級 朱塞佩·加里波蒂級
艦型 裝甲巡洋艦
排水量 7,350公噸(7,234長噸)
全長 111.8公尺(366英尺10英寸)
全寬 18.2公尺(59英尺9英寸)
吃水 7.3公尺(23英尺11英寸)
動力輸出
動力來源 2軸,2台三脹往復蒸汽機英語triple-expansion steam engine
速度 19(35公里每小時;22英里每小時)
續航距離 10節(19公里每小時;12英里每小時)航速下可達5,500海里(10,200公里;6,300英里)
乘員
  • 555名軍官和水手
  • (作為旗艦時配備578名)
武器裝備
裝甲

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裝甲巡洋艦義大利語Giuseppe Garibaldi[b]是19世紀90年代為義大利皇家海軍建造的第7艘朱塞佩·加里波蒂級英語Giuseppe Garibaldi-class cruiser裝甲巡洋艦[b]。該艦在服役生涯中經常充當旗艦,也多次被部署到東地中海黎凡特等地區。在1911-1912年的意土戰爭初期,該艦參與了轟炸的黎波里的行動。1912年初,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轟炸了貝魯特,並擊沉了一艘鄂圖曼帝國鐵甲艦。幾個月後,該艦轟炸了鄂圖曼帝國在達達尼爾海峽設立的防禦工事。

1913年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束後,該艦被部署在阿爾巴尼亞長達數月,以保護義大利本國在此處的利益。1915年義大利向同盟國宣戰後不久,一艘奧匈帝國的潛艦在亞得里亞海擊沉了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,造成53名艦員喪生。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的殘骸於2008年被發現,並在隨後的幾年中被水下考古學家們持續探索。

設計[編輯]

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裝甲巡洋艦全長111.8公尺(366英尺10英寸),舷寬18.2公尺(59英尺9英寸),吃水深7.3公尺(23英尺11英寸)。 在正常載荷下,該艦排水量為7,350公噸(7,230長噸)。該艦由兩台立式三脹蒸汽機提供動力,每台蒸汽機驅動一具螺旋槳,使用的蒸汽來自24座尼克勞斯燃煤鍋爐[4]。發動機額定功率為13,500匹指示馬力(10,100千瓦特),設計時速約為20(37公里每小時;23英里每小時)。 在1900年9月7日的海試中,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未能達到設計速度,雖然輸出功率達到14,713匹指示馬力(10,971千瓦特),但最高航速僅為19.7節(36.5公里每小時;22.7英里每小時)[5]。該艦以10節(19公里每小時;12英里每小時)航速時可以續航5,500海里(10,200公里;6,300英里)。常規編制下該艦乘員由555名軍官和士兵組成,而擔任旗艦時配備578名官兵。[4]

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的武器和裝甲布局

該艦的主砲包括一門安裝在上層建築前方砲塔內的254公釐(10英寸)砲以及艦尾的雙聯裝203公釐(8英寸)砲。其副砲包括10門152公釐(6.0英寸)英語QF 6-inch naval gun砲,被安置在艦舯部英語Amidships[c]砲廓英語Casemate[d]內,其餘4門152公釐的砲安裝在上層甲板上。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還安裝有10門76公釐(3英寸)英語QF 12-pounder 12 cwt naval gun和6門47公釐(1.9英寸)英語QF 3-pounder Hotchkiss砲來對抗魚雷艇。此外,艦上裝有四具單裝450公釐(17.7英寸)魚雷發射管[9]

該船的水線裝甲帶在艦舯部最大厚度為150公釐(5.9英寸),向艦首艦尾兩端逐漸減薄至80公釐(3.1英寸)。指揮塔、砲廓和砲塔也被150公釐厚的裝甲保護。該艦的防護甲板裝甲厚度為37公釐(1.5英寸),上層甲板上的152公釐砲由50公釐(2.0英寸)的砲盾保護。[4]

建造和服役[編輯]

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裝甲巡洋艦是以現代義大利的創始人之一朱塞佩·加里波底命名的[10]。於1898年9月21日在熱那亞安薩爾多開始建造,並於1899年6月29日下水[11]。1900年7月12日,在進行初期蒸汽試驗時,艦上兩座鍋爐的管道發生爆裂,造成一名艦員死亡,兩人受傷。而接下來的修理工作一直持續到8月10日[5],本艦最終於1901年1月1日完工[11]。1902年7月23日至10月2日,該艦在地中海海域巡航,停靠在的黎波里的港口以及愛琴海。次年,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訪問了阿爾及爾、塞薩洛尼基以及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口[12]。在1905年的艦隊演習中,該艦被分配到封鎖撒丁島拉馬達萊娜的「敵對」部隊[13]。這艘船是1905年11月至12月占領萊姆諾斯和米蒂利尼的國際遠征軍的一部分,當時他們試圖迫使鄂圖曼帝國及時償還欠歐洲國家的債務,但未能成功[12]。1906年9月15日至16日,該艦與其姊妹艦「弗朗切斯科·費魯喬」號和「瓦雷澤」號一起在法國馬賽參加為法國總統亞曼·法利埃舉行的艦隊檢閱。該艦於1907年5月至7月被派往黎凡特,並於1908年6月再次被派往黎凡特[12]

海軍上將保羅·迪·雷維爾的肖像

當意土戰爭於1911年9月29日爆發時,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是地中海艦隊第2分艦隊第4總隊旗艦,由海軍少將保羅·唐·迪·雷維爾指揮。該艦也是10月3日至4日參與砲擊的黎波里行動的義大利海軍艦艇之一。轟炸結束後,一小隊登陸艦進入哈米迪堡並摧毀了堡壘火砲的後膛裝置,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是第一艘進入港口的義大利艦隻。這次零散的轟炸造成12名鄂圖曼帝國士兵死亡,23 人重傷,另有7名平民死亡。10月13日,本艦級姊妹三艦啟航前往西西里島的奧古斯塔補充燃煤。 1912年1月,該艦與「瓦雷澤」號一起抵達托布魯克,而艦隊大部分艦隻在義大利進行改裝作業。[14]

1912年2月24日,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與「弗朗切斯科·費魯喬」號一起轟炸了貝魯特,並擊傷了老邁的鄂圖曼帝國鐵甲艦「聖訪」號英語Ottoman ironclad Avnillah[e]。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隨後進入港口,用魚雷擊沉了「聖訪」號,致使艦上兩名軍官和40名水手死亡。該艦逼近港口內也迫使鄂圖曼帝國海軍魚雷艇「安哥拉」號英語Ottoman torpedo boat Ankara[f]自沉[g]。這次戰鬥造成140多名平民死亡,200多人受傷。4月18日,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和「瓦雷澤」號轟炸了鄂圖曼帝國設在達達尼爾海峽的防禦工事,並造成重大打擊[20]。當月晚些時候,該艦返回義大利並開始整修,整修作業一直持續到6月中旬,其中就包括更換破損的艦砲等[23]

一副描繪奧匈帝國艦艇沉沒的宣傳海報

1913年5月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束後,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被部署到阿爾巴尼亞的士科德港,以確保蒙特內哥羅切實將該港口歸還給鄂圖曼帝國,並保護義大利在該市的利益。之後該艦於8月回國,並在1914年2月至3月被派往班加西。[12]

當義大利在1915年5月向同盟國宣戰時,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是第五巡洋分艦隊的旗艦。該分艦隊由海軍少將尤金尼奧·特里法里指揮,駐紮在布林迪西。同年6月5日,該分艦隊砲擊了拉古薩附近的鐵路線,並於7月17日晚離開布林迪西,第二天上午在察夫塔特附近又發起砲擊。凌晨04:00開始轟炸後不久,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右舷靠近艦尾鍋爐房處被奧匈帝國U-4號潛艦發射的一枚魚雷擊中。儘管只有53名船員喪生,但僅在被擊中幾分鐘後,該艦就沉沒了。其餘525名倖存者被留下來營救的三艘驅逐艦救出,而該分艦隊也就此撤退,以避開進一步的攻擊。[24]

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的殘骸呈倒扣狀,在克羅埃西亞杜布羅夫尼克東南部,水深122公尺(400英尺)處,其坐標為42°28.362′N 18°16.758′E / 42.472700°N 18.279300°E / 42.472700; 18.279300。 2008年,一支捷克探險隊最先找到了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在水下的殘骸,但同年9月9日一名潛水員的意外死亡使這次探索被迫中止。由於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是一個受保護的戰爭遺蹟,該組織甚至都沒有取得潛入該艦殘骸的許可證,這也導致該組織最終被驅逐出境。後續的克羅埃西亞探險隊於2009年8月利用CCR(閉路再呼吸器)技術再次進行探索並拍攝了沉船。 2009年11月和2010年5月,國際水下考古隊對沉船進行了正式考察。[25]

腳註[編輯]

注釋[編輯]

  1. ^ 譯名參考自《德國巡洋艦史》。[1]
  2. ^ 2.0 2.1 譯名參考自《義大利巡洋艦史》[2],另有來源譯作「朱塞佩·加里波第」號[3]
  3. ^ 譯名參考自《新編英漢科技大詞典》[6]
  4. ^ 譯名參考自《英國皇家海軍戰艦設計發展史 卷1 鐵甲艦之前 戰艦設計與演變 1815-1860》[7],另有來源譯作「砲郭」[8]
  5. ^ 譯名參考自《大巡洋艦圖解百科:1865——1910》,也被音譯作「阿維尼拉」號[15]
  6. ^ 譯名參考自《大巡洋艦圖解百科:1865——1910》[15]
  7. ^ 關於是哪些艦隻進行了砲擊,各種資料說法不一。Gardiner和Gray在兩艘鄂圖曼艦隻的歷史記錄中將戰功歸於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與「瓦雷澤」號[16],但也有記載表示三艘姊妹艦都在場[17]。Silverstone也認為所有三艘艦都參與其中[18],但通常看法認為是「朱塞佩·加里波蒂」號和「弗朗切斯科·費魯喬」號[19][20][21][22]

引文[編輯]

  1. ^ 日本海人社 (2010),第44頁.
  2. ^ 日本海人社 (2014),第48頁.
  3. ^ 金文杰 (2022),第260頁.
  4. ^ 4.0 4.1 4.2 Freivogel (2012),第43頁.
  5. ^ 5.0 5.1 Steam Trials–Italy (1901),第136頁.
  6. ^ 王運 (1988),第85頁.
  7. ^ 李昊 (2019),第310頁.
  8. ^ 章騫 (2013),第102頁.
  9. ^ Chesneau & Kolesnik (1979),第351頁.
  10. ^ Silverstone (1984),第299頁.
  11. ^ 11.0 11.1 Fraccaroli (1970),第31頁.
  12. ^ 12.0 12.1 12.2 12.3 Marchese (1995).
  13. ^ Professional Notes–Italy (1905),第1004-1005頁.
  14. ^ Beehler (1913),第9, 19–21頁.
  15. ^ 15.0 15.1 金文杰 (2022),第143頁.
  16. ^ Gardiner & Gray (1985),第389, 392頁.
  17. ^ Gardiner & Gray (1985),第256頁.
  18. ^ Silverstone (1984),第298–299, 307頁.
  19. ^ Beehler (1913),第56–58頁.
  20. ^ 20.0 20.1 Langensiepen & Güleryüz (1995),第16頁.
  21. ^ Sondhaus (2001),第218頁.
  22. ^ Stephenson (2014),第254頁.
  23. ^ Beehler (1913),第79頁.
  24. ^ Freivogel (2012),第40, 46–48頁.
  25. ^ Freivogel (2012),第48–49頁.

參考書目[編輯]

  • Beehler, William Henry. The History of the Italian-Turkish War: September 29, 1911, to October 18, 1912. Annapolis, Maryland: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. 1913 (英語). 
  • Chesneau, Roger; Kolesnik, Eugene M. (編). Conway's All the World's Fighting Ships 1860–1905. Greenwich: Conway Maritime Press. 1979. ISBN 0-8317-0302-4 (英語). 
  • Curtis, W. D. The Log of H.M.S. Cumberland, 2nd Cruiser Squadron, 1904–1906. The Log Series. Westminster, UK: The Westminster Press (Gerrards Ltd.). 1907 (英語). 
  • Fraccaroli, Aldo. Italian Warships of World War I. London: Ian Allan. 1970. ISBN 978-0-7110-0105-3 (英語). 
  • Freivogel, Zvonimir. Jordan, John , 編. The Loss of the Giuseppe Garibaldi. Warship 2012. London: Conway. 2012: 40–51. ISBN 978-1-84486-156-9 (英語). 
  • Gardiner, Robert; Gray, Randal (編). Conway's All the World's Fighting Ships: 1906–1921. Annapolis, Maryland: Naval Institute Press. 1985. ISBN 0-85177-245-5 (英語). 
  • Langensiepen, Bernd; Güleryüz, Ahmet. The Ottoman Steam Navy 1828–1923. London: Conway Maritime Press. 1995. ISBN 978-0-85177-610-1 (英語). 
  • Marchese, Giuseppe. La Posta Militare della Marina Italiana 6^ puntata. La Posta Militare. June 1995, (70) (英語). 
  • Professional Notes–Italy. Proceedings of the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(Annapolis, Maryland: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). December 1905,. XXXI; 4 (116): 1004–1005 (英語). 
  • Silverstone, Paul H. Directory of the World's Capital Ships. New York: Hippocrene Books. 1984. ISBN 0-88254-979-0 (英語). 
  • Sondhaus, Lawrence. Naval Warfare, 1815–1914. London: Routledge. 2001. ISBN 978-0-415-21478-0 (英語). 
  • Stephenson, Charles. A Box of Sand: The Italo-Ottoman War 1911–1912: The First Land, Sea and Air War. Ticehurst, UK: Tattered Flag Press. 2014. ISBN 978-0-9576892-7-5 (英語). 
  • United States Office of Naval Intelligence, United States Navy. Steam Trials–Italy. Notes on Naval Progress (Washington, D.C.: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). July 1901, (XX) (英語). 
  • 日本海人社 (編). 德国巡洋舰史. 世界艦船. 青島: 青島出版社. 2010-06 [2020-01-25]. ISBN 9787543664319. (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-01-25) (中文(中國大陸)). 
  • 日本海人社 (編). 意大利巡洋舰史. 章騫 (譯). 青島: 青島出版社. 2014-05. ISBN 9787555202240. OCLC 951705306 (中文(中國大陸)). 
  • (英)艾丹·多德森. 大巡洋舰图解百科:1865——1910 BEFORE THE BATTLECRUISER: THE BIG CRUISER IN THE WORLD'S NAVIES, 1865-1910. 由金文杰翻譯. 長春: 吉林文史出版社. 2022-09. ISBN 978-7-5472-8901-3 (中文(中國大陸)). 
  • 王運. 新编英汉科技大词典 a new english-chinese dictiona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. 北京: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. 1988. ISBN 7-5023-0064-3 (中文(中國大陸)). 
  • (英)大衛·K.布朗(David K. Brown). 英国皇家海军战舰设计发展史 卷1 铁甲舰之前 战舰设计与演变 1815-1860. 指文海洋文庫. 由李昊翻譯. 南京: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. 2019-07. ISBN 978-7-5594-3746-4 (中文(中國大陸)). 
  • 章騫. 无畏之海: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 第1版. 山東畫報出版社. 2013年7月. ISBN 9787547405413. OCLC 876800013 (中文(中國大陸)). 

外部連結[編輯]